世间有几种事物不可以轻视:
第一种,星星之火—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;
第二种,国王的小太子。他虽然小,但动他一根手指头,后果不言而喻;
第三种,龙子不可欺,为什么?蛇龙得智便兴云雨,龙子虽然小,但一样会行云布雨;
还有一种,佛子不可欺。一出家,就站在了生命起跑线的前面。他和佛陀的生命链接了,所以佛子不可欺。
佛陀进入涅槃前将三宝的事业托付给了凡夫僧。他只提了一个条件——只是说“你们出家就好”。
佛陀说只要这个人愿意出家,出得了家,他就能够护持三宝不灭。至于他个人不圆满怎么办?佛陀讲“我来供养他”。
佛陀传给出家人一个钵,出家人吃的是清净食。“一位罗汉一份斋,罗汉不来斋不来”,没有饿死的修行人,如果觉得这个修行人是你的负担,你可以不供养,但这个修行人一定饿不死。
太子出家的本意,是探索生命可否从一种悲哀的结局中解脱出来的可能性。当他探索成功后,便将这份教导留下来,传给世人。
由此也可知,「不死」并非一些人以为的,「使得当下这具躯体永不寿尽」。这是徒劳的,因为一个客观现象就是,凡是存在,都会衰败。
这种大趋势是不可能被改变的客观规律。那么这里的「不死」指的是什么?是指,不再有投生,即不再有下一世生命。
即,「不死即不再有生,亦不再有老病死,又不再有生老病死」,轮回的死循环,就被斩断了。
出家之人,则是在佛陀的教导下,「持戒」「修习禅定」「培育观智」,最终也能够以自身的意识,亲见涅槃的存在,最终不再因死亡而继续投生下一世,而是使得此生的寿命结束后,物质和精神不再重组出新的生命,而进入涅槃。即,切断轮回。
由于悉达多太子的努力,以及太子觉悟后,慈悲地分享了宝贵的知识,使得后来者可以「按图索骥」,同样地达成「切断轮回」的最终目标。
简言之,实践佛陀发现的「断除轮回之道」,最终也从「生老病死」的轮回循环中解脱出来,这是出家的意义,或者更精确地说,是「在佛陀给予的戒律和教导下出家的意义」。
皈依三宝的弟子要有正知正见,这是什么意思?出家人有他们的规则,出家人会去管出家人,在家人不要管,你管不好把自己也陷进去了。你亲近出家人,叫做亲近三宝。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。
佛陀尊重每个人的自由。但是一个人想增长自己的福德,不供养出家人,就很难得到。
为什么?因为出家人与三宝相通,用现在的话来说,他的一生在为公共事业做奉献,所从事的因缘不同,所以感召的果不同。
出家人如何让世间人生福、生善、生慧呢?因为袈裟的缘故。这身袈裟是佛陀亲自加持过的,众生看到袈裟,就会得到很多福利,得到佛陀的祝福。是佛陀在祝福他,并不是这个袈裟。
我们看到现在网络上很多文章对出家人真的是横挑鼻子竖挑眼。
因为社会上的人不了解,以讹传讹,特别随性。这点不对,最起码要懂得一点点如理的思维。
末法时期,很多人对这些基本的东西都不懂。特别是皈依后成为佛弟子,皈依了还不知道所归是何,还这样随意、随性看出家人过失,你们在三宝门中福没有求来,却求到了祸。
所谓的僧宝是一个僧团集体的运作,独木不成林,佛教的存在并不是哪一个出家人的功劳,而是所有出家人的功劳。
不仅仅是佛教徒,而是所有人都不应该这样太感性。
由于人类有很多社会的丑陋现象,大众也是置身其中没有办法,所以他对三宝寄予的愿望非常真切,希望一切皆如他所想,这是不现实的。
从现实来讲,每个人都在真实地活着,都很不容易。
大家不明白出家人的不容易,所以把出家人看成圣人,看成不食烟火的人,这都偏离了中道,就会有一些过激的看法。
有些甚至有点莫名其妙,比如看见出家人拿手机、坐汽车都要说一说,在这个时代离开这些行吗?
如果还待在深山老林里面,怎么样去弘法呢?不要说弘法了,要怎么样去做人呢?
中国人有一句话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人的想法不能太偏颇。
有些人可能自身福报不具足,觉得出家人比他的福报还要大。
他不明白,出家人本来就比任何人福报都大,他福报不大能出得了家吗?
他吃十方供养,为十方带福带财,没有一点福报,几天就折腾没了,命就保不住了。
所以你个人没福报,不代表出家人就应该比你没福报。
出家人愿意苦修,但并不代表他就是穷苦之人,应该显穷苦之相。
出家人上陪帝王,下陪乞丐,你光看到他陪帝王那一会儿了,没看到他在陪乞丐。
出家人的教育就一句话来总结:“欲从千人头上过,先从万人足下行。”
在佛法当中,大家多见一些世面,以后再见到什么现象就不会生邪见。
有些人就会问:“是不是见到所有的出家人,我们都要恭敬呢?”恭敬是一种礼节,我们不是恭敬哪一个人,而是恭敬三宝。
你看到的出家人不代表个人,而是三宝,这样去作意,就不会觉得给一个出家人顶礼有失身份;对于有智慧的人来说,他是不会有这样的怀疑的。
古代受儒家的影响,帝王都会礼拜出家人,而不管帝王拜不拜,出家人是不会拜帝王的。
这是佛陀的面子大,不是出家人面子大。所以对于有智慧的帝王来讲,他明白自己在做什么。